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 三年……_醉迷红楼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 三年……

第(3/3)页

  兰台寺内有多少御史,是因为受到了江南世家的好处,在为他们的利益说话咬人?

  你当真不知?

  朕不希望再看到这样的御史。

  大秦这些年来,多灾多难,正当举国苦干,复建盛世之机。

  贾环有点金之术,他在江南这番折腾,并不只是为了贾家敛财。

  其中很大部分,都是天家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重更重大的意义。”

  说至此,隆正帝似有些累了,看了眼张廷玉,示意他继续往下说。

  一点也不担心张廷玉是否想的和他一般。

  他这位心腹爱臣也的确没有让他失望,沉稳道:“开国之初,太祖高皇帝定下商税,十三税一。

  正是靠着这些商税,支持了朝廷南征北战,抵定了江山。

  然而至玄元二十八年,太上皇……优渥士林,减免税负。

  商税,便一日少过一日。

  到了忠顺王执政期间,更是锐减到近乎没有的地步。

  前明之事,再次重演。

  宁侯下江南前,曾与陛下约定,从银行起立之始,所有商铺,皆重新缴纳商税。

  寻常衣食住行百姓之业,以十五税一即可。

  如玻璃、白瓷、丝绸、古董等奢侈之业,以八税一缴纳。”

  “八……八税一?!”

  郭琇瞠目结舌。

  自古国税以二十税一为标准,贤明君主以三十税一而得名。

  吝啬些的,则以十五,或是税一而被讥讽。

  十以下的,必为暴虐之君!

  谓之苛政猛于虎也!

  可是,玻璃、白瓷、刺绣,这不都是贾家主打的营生吗?

  贾环这是在往自己身上割肉啊!

  “宁侯此举,是为了让朝廷重开商税税源。无农不稳,无商不富。

  朝廷从商事上多收些税负,便可从农事上少收些。”

  张廷玉淡淡解释道。

  郭琇忍不住道:“朝廷若真按此等税率收税,难道不怕被怨与民争利吗?”

  商税诱人,谁人不知?

  前明崇祯皇帝不知,还是万历皇帝不知?

  可没人敢动这个主意,因为反弹势力太过强大骇人。

  名声也太坏。

  只要一动这个心思,无数御史奏折就会淹没内阁上书房。

  罪名便是与民争利。

  只要祭出“与民争利”四个字,也就站住了道德制高点。

  谁敢反对,谁就是小人。

  听到郭琇之言,张廷玉沉默了稍许后,缓缓道:“如此,郭大人可知宁侯对朝廷的赤忠之心否?

  你我皆不如也。”

  郭琇闻言,整个人登时怔住了,眼神茫然……

  这世上,真有这等圣人?

  可是,当今天子在时,他可富贵无忧,百邪不侵。

  但等二三十年后……

  哪个后继之君,能容得下一个圣人臣子?

  不过,至少隆正帝在位时,郭琇决定不会再理会贾环的任何事……

  ……

  当中央中枢完全统一意见后,对于贾环在江南的动静,态度便从默认,变成了大力支持。

  隆正二十年甫一开朝,军机阁大臣温严正上书,奏请朝廷开黑辽军屯,以军养军。

  效仿西域,建立生产建设兵团,开垦军属农场,大力开发黑辽。

  军机阁大臣施世纶上书朝廷,请扩建南海水师,以战舰开海路,为大秦商道护航。

  并第一次言明,中国南海,为大秦内海。

  南海诸岛,皆为大秦疆域,理应设立兵站驻守,以防海盗屑小侵占。

  同一年,商税司从户部独.立而出,并立商税法。

  朝野哗然之际,为缓解“民情”,朝廷决议,先从内务府皇商,及宗室勋贵所属的商铺经营收起。

  二年后,再铺至全国……

  随着时间的延展,江南女儿街日益红火。

  银行业务,也渐入人心。

  银行周边所控股的行业,扩展至百姓的衣食住行百业之中。

  到了隆正二十一年,第一支远洋船队入水远行,便开启了大秦的又一新纪元。

  无数大秦的丝绸、白瓷、茶叶、玻璃、玉器,源源不绝的从海上运出。

  或东至新罗扶桑,或南至暹罗、安南。

  最远者,甚至去了欧罗巴大陆……

  繁华的商贸,带来了无数的金银,也带动了大秦国内翻天覆地的变化。

  盛世已至,万民欢颜。

  岁月悠悠,便在这匆匆忙忙之间……

  三年光阴,转瞬即失。

  ……

  
记住手机版网址:m.lw00.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