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九章 建国后高能物理最重要的成果...诞生!(上)_走进不科学最新章节更新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零九章 建国后高能物理最重要的成果...诞生!(上)

第(3/3)页



  这是一个量子色动力学的复杂内容,具体不必深究。

  总而言之。

  这里的“强”对应强核力,CP则是指Charge  Parity,也就是电荷-宇称。

  对高等物理比较了解的同学应该知道。

  高等物理的很多问题在不同情况下往往会有着不同的解,而这些解有个统一的称呼:

  度规。

  最有名的就是爱因斯坦场方程组。

  目前爱因斯坦场方程组的度规有好几个,比如克尔度规、史瓦西度规等等......

  同时,这些度规还会对应某个模型。

  例如克尔度规对应的就是克尔黑洞。

  哥德尔度规对应的就是哥德尔宇宙等等......

  顺便一提。

  爱因斯坦方程还有一个特殊的时空度规,叫做阿库别瑞度规。

  也就是科幻片经常提到的“泡泡曲率引擎”。

  这玩意儿很离谱的一点是,它的概念先出现于科幻片,然后阿库别瑞才在1994年得出了这个解。

  也就是幻想在前,理论在后。

  究竟是科学引导了科幻,还是科幻启发了科学?

  好了。

  话题回归原处。

  正如上头所说的那些度规一般。

  Peccei-Quinn度规,也是强PC问题的一个特定解。

  这是Peccei以及Quinn在70年代提出来的Peccei-Quinn机制,Helen  Quinn也是最有希望拿到高能物理诺贝尔奖的女物理学家。

  它在某个能级下可以构建出一个暗物质的检验框架,并且超对称伴子也符合4685Λ超子的特性。

  同时它能够调整射散角,通过最靠谱的光程差来排除误差。

  当然了。

  Peccei-Quinn度规同样也有一些技术上的难点,具体是否可行还要进行更详细的讨论。

  这些院士眼下要做的,还是先粗略筛选出一些相对可行的方案,然后再进行逐一甄别。

  因此很快。

  众多院士又继续开始了新一轮的头脑风暴:

  “除了Peccei-Quinn度规,我觉得让带电粒子划过TPC也是个不错的想法嘛......”

  “要不和神冈那样用重水中的氘去探测中微子?小季这里的重水应该有不少。”

  “电离加声子如何?”

  “我们之前搞高达的那个CQ机制我认为可行.......”

  .........

  一个多小时后。

  五个候选方案被摆到了众人面前:

  Peccei-Quinn度规。

  上9千克的Ge靶材。

  检测暗物质对原子钟的影响。

  进一步捕捉暗物质的次级粒子。

  以及.....

  允许误差存在,通过多论实测曲线进行拟合分析。

  接着很快。

  次级粒子的方案首先被排除了。

  次级粒子属于间接探测的范畴,它的原理很简单:

  是让暗物质粒子的次级粒子与探测器发生相互作用,从而间接获得暗物质粒子的信息。

  就好比妈妈是暗物质粒子,孩子是暗物质粒子衰变产生的次级粒子。

  由顶针第一定律可知,孩子是妈妈省的。

  接着呢。

  科学家们用相机给孩子们拍照,通过孩子们的长相倒推出妈妈的长相。

  这种做法在常规研究中不失为一种思路,难度也相对低点,而且还非常有意思。

  但在眼下这个场合,显然不太合适。

  接着很快。

  二、三两个方案也被排除了。

  这两种方案同样很难降低放射性背景的影响,起不到多少实际的作用。

  因此摆在众人面前的,只剩下了两个方案:

  用Peccei-Quinn度规模型复验。

  或者允许误差存在,通过多轮实测曲线进行拟合分析。

  然后......

  众人的意见便产生了很严重的分歧。

  在这27位院士中。

  除了王老、张老和侯星远没有表态外,支持两种方案的院士各占一半。

  “各位,我还是坚持Peccei-Quinn度规。”

  周绍平先是拿起桌上的茶水抿了一口,又环视了周围一圈,方才继续说道:

  “1/100000000000000000000这个命中概率实在是太低太低了,我不认为通过多次测量,就能拟合出一条正常的曲线。”

  “咱们即便一天做十万次实验,小数点依旧还是推进不到十位以内。”

  “这种方案与其说是排除误差,不如说是在催眠自己。”

  周绍平这番话说完,周围人顿时反应各异。

  有些院士赞同的点了点头。

  有些院士面无表情。

  还有一些院士则皱着眉头,明显持反对意见。

  过了一会儿。

  现场唯一一位女性的院士开口了:

  “老周,话是这样说没错,大家都知道Peccei-Quinn度规显然要更合适一点儿。”

  “但问题是.....我们要怎么构建出广域的规范场构型呢?”

  “光是轴子场现在都有十几个流派,更别说孤点粒子这个陌生的微粒了。”

  “你如果连破缺场都拿不出来,它在理论上再适用,现实里也是一团镜花水月而已。”

  周绍平闻言,有些烦躁的捏了捏鼻梁骨。

  这位女院士所说的情况,也正是现场众人意见不同的核心所在。

  所有人都知道。

  Peccei-Quinn度规...或者说Peccei-Quinn能标,对于眼下的帮助显然很大。

  但问题是.......

  它所建立的暗物质框架,更多偏向于轴子场。

  虽然它能够控制微粒的出射角θ,让上下两个信号接收器通过光程差来避免放射性背景的误差。

  但对于孤点粒子来说,想要构建出一个广域规范场构型却非常麻烦。

  这不是说多花点时间就能解决的问题,涉及到了麦克斯韦方程组延伸出的规范场局域u1对称性。

  至少在刚才的讨论过程中,没人能够想到合适的切点——还是那句话,大家对孤点粒子太陌生了。

  看着脸色阴晴不定的周绍平,女院士又安慰道:

  “老周,我觉得你陷入某个思维误区了。”

  “多次拟合的概率确实是不高,但锦屏实验室本身的条件就很好,所谓放射性背景的影响,其实基数并不大。”

  “如果说我们能构建出合适的规范场,那么当然可以用这个思路,可眼下......”

  周绍平继续默然。

  女院士这番话说的很有道理,他自然也知道这点。

  但作为从上个世纪走来的物理人,周绍平...或者说所有兔子的内心,都有着一种强迫症:

  要做咱们就要做最好的,好到别人挑不出毛病才行。

  随后他咬了咬牙,还是不准备放弃:

  “我们可以现在就开始计算,锦屏这边的设备很先进,短时间内未必不能有结果!”

  听到他这番话。

  另一位此前持反对态度的院士摇了摇头,语气也很坦诚:

  “老周,给你一些时间没有问题,但思路呢?”

  “你要计算、构建广域场,总是要有思路的吧?”

  “比如闪液重量多少,要不要上同位素,场强的方向大小,还有最重要的如何与暗物质发生作用——是碰撞、是湮灭还是滑动?”

  “不是大家反对你,如果你能拿出一个合适的思路,我这把老骨头第一个就给你去打下手!”

  “........”

  听到这番话。

  周绍平张了张嘴,但最终还是没有出声。

  说到底。

  还是不甘心呐......

  看着沉默的周绍平。

  一旁的侯星远摇了摇头,准备开口做出最后的决定。

  有些事情你做不到,那就不能怪别人选择其他方式了。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道理。

  然而就在侯星远准备开口放弃之际。

  现场左边的区域里,忽然弱弱的响起了一道声音:

  “那个....周院士,Peccei-Quinn度规的话,能不用双电子捕获的角度试试呢.....”

  .......

  注:

  万字更新第三天,求月票!!!!
记住手机版网址:m.lw00.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