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五章 让‘韩立’进入项目组?_走进不科学最新章节更新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四十五章 让‘韩立’进入项目组?

第(2/3)页

天爷给脸,别下太多的雨.....」

        听到苏承邺最后这句话,台下众人不由发出了一阵轻笑。

        确实。

        基地目前对天气预报的实质需求,其实是为了避开下雨和沙尘天进行施工。

        如果接下来一个月都是雨水天,那么天气预报再准也同样没用.....

        不过西海这种地方年降水量虽然要比燕京还多一点儿,但毕竟是处于西北一带,鲜少会有连绵的阴雨天。

        一般遇到降雨,普遍都是急雨、量大,但持续时间不长。

        所以除非是真的非酋附体,否则正常人恐怕百年都不会遇上一次连续降雨一个月的情况。

        过了片刻。

        李觉又把目光转向了叶笃正、孙俊人和陶诗言,对他们说道:

        「叶主任,这次首都那边也很关注你们的预测结果,你们来之前我已经把情况汇报了过去,上级领导对你们工作的评价很高呐。」

        「不过咱们眼下只是打了一场开门红,后续还有很重要的任务要做。」

        「因此首长那边希望你们能够不急不躁,把后续的气象预测任务给圆满完成,你们的贡献家里都记着呢。」

        首长。

        这两个字一出口。

        叶笃正三人的身子不自觉便挺得笔直了起来。

        接着三人彼此对视一眼,异口同声的说道:

        「请组织放心,我们保证完成任务!」

        随着三人此番表态的出口,现场再次响起了一阵掌声。

        而会议到了这一步,剩下的事情就很简单了。

        随后李觉又与苏承邺、姚笑林——就是徐云拿出阻尼器那天在瞭望塔遇到的带队小老头儿,以及其他几位工程专家确认了一些事情。

        最终会议现场做出了一个决议:

        自明日起。

        基地内所有资源优先供应气象中心,以60小时为间隔更新一次气象预报。

        同时会后向「家里」提出申请报备,于鄯州紧急设立一处联络中心用以收发数据,并继续此前的「矿脉探测」行动进行掩护。

        建筑大队方面则以天气预报为基准,在晴朗...或者说无雨天气下进行爆轰试验场修筑施工。

        爆轰试验场三个工位建筑面积共计6万平方米,所需特种材料由基地军需处实时提供。

        苏承邺、姚笑林以及另一位名叫颜珲的工程院专家担任一线总负责人,负责现场指挥。

        整个项目除非遇到长期降雨天气,否则必须在一个月内完成建筑主体修筑。

        客观来说。

        这个时间不算很甲方。

        毕竟爆轰试验场有部分区域在地面以下,有些环节很早以前便处理完毕了。

        加上整个基地建设兵团的人数多达上百号人,又有各种设备辅助,一个月内完工并不是什么很离谱的事儿。

        因此这个决议很快便被一众领导全票通过,李觉也随之宣布散会。

        毕竟.....

        现在的时间已经接近晚上一点了。

        然而就在其他领导走的差不多、李觉也准备拿着搪瓷杯回自己住处休息的时候。

        他的身边忽然响起了一道熟悉的声音:

        「老李,你先留步。」

        李觉握着茶杯握把的动作不由一顿,抬头看了向了发声之人。

        只见此时此刻。

        老郭正带着陆光达、彭梦熊和程开甲正站在他身边不远处,一副要谈话的模样。

        另外从老郭没有在会议上开口的情况来看.....

        这多半是一些私事。

        于是李觉便放下水杯,揉了揉有些发涩的眼睛,重新坐回了位置上:

        「老郭,什么事情?——都先坐下来说话吧,随便找个位置就行。」

        老郭闻言点点头,带着陆光达等人就近拉了把椅子坐下。

        「.......」

        入座后。

        老郭沉默片刻,对李觉问道:

        「老李,这次气象预报技术取得了这么大的突破,上头准备怎么嘉奖叶主任他们?」

        李觉抬起眼皮看了他一眼,从身上掏出烟盒,抽出一根烟点了起来。

        过后缓缓吐出一阵白雾,解释道:

        「具体的方案还没定下来,毕竟气象预报的准确性还需要一定时间验证,不过该给的嘉奖肯定不会少。」

        「我听上头在电话里的意思,可能会让笃正同志回首都后负责一些管理工作,最次也是职务上升上一级吧。」

        「怎么老郭,你突然打听这些事干啥?」

        老郭则很是熟练的从李觉桌前拿过烟盒,从中顺出了一根烟叼在嘴里,意有所指的问道:

        「除了老叶他们几个,那么其他人呢?」

        「气象预测能够有这么大的突破,说实话,老叶的贡献可排不到最前呢。」

        「?」

        李觉夹着香烟的两根手指闻言略微一紧,不过没半秒钟他便反应了过来:

        「老郭,你说的是韩立?」

        「没错。」

        老郭嗯了一声,又转身看了眼身边的陆光达和彭梦熊几人,说道:

        「老李,如果说韩立拿出的阻尼器只是一件小物件,那么这次气象观测中他的表现就确实不能忽视了。」

        「无论是气象多普勒雷达的原理还是推导过程中他对老叶的帮助,影响的都不是单纯的某件事这么简单,这可是理论技术的上的革新。」

        「而且这些技术连海对面和欧洲都没有实际掌握,他本就不大的敌特概率也可以直接排除了。」

        听到老郭这番话。

        李觉几人顿时默然。

        确实。

        在这次的雷达研发过程中,徐云的贡献的的确确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而且他的贡献还不是协助制作出了气象预报那么简单,

        气象多普勒雷达的出现意义非凡,对兔子们本就滞后的雷达发展有着革新性的帮助——这可是海对面都没掌握的新技术来着。

        不夸张的说。

        这是一个具备战略意义的理论。

        诚然。

        在庞大的国防事业中。

        雷达的重要性....或者急迫程度可能没核弹、导弹、枪械这些武器高——毕竟目前超视距概念还没完全提出来。

        但这不代表雷达的价值很低,它依旧是国防事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更关键的是......

        如果叶笃正等人能够以此取得一些理论上的成果,那么对于华夏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也有着巨大的帮助。

        没错。

        学术地位。

        不要以为眼下这个时期国内的学者不发期刊,一个国家即便再穷,也不可能在科研的顶级圈层与外隔绝。

        例如钱临照先生就曾经在1955年的时候,于《物理学报》上发表了一篇铝单晶滑移带精细结构的论文。

        doi是10.7498

        /aps.11.287。

        还有孟宪振先生也在今年(副本时间)发表了一篇《热力学的推迟格临函数对铁磁共振峰宽理论的应用》的论文。

        doi是10.7498/aps.17.214。

        只是一直以来。

        国内在理论端取得先进成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lw00.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