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九章 又一位熟人(双倍最后一天,求月票!!)_走进不科学最新章节更新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三十九章 又一位熟人(双倍最后一天,求月票!!)

第(3/3)页

经成为了时代的眼泪,金立语音王虽然还活着,但也早已退出了主流市场。

  二维雷达成像才是真正的智能手机,是iPhone6、是华为mate30....前景无限大。

  它还能通过飞机上下的颠簸来判断飞机载重,从而确定机体的运载当量。

  甚至.....

  更进一步。

  想到这里。

  徐云决定给孙俊人再画一个大饼,反正讨论的是前景又不是具体原理嘛:

  “孙工,我举个例子吧,咱们现在不是一直都想收复宝岛么?”

  “所以你不妨设想一下这种情景——某天宝岛的导弹发生了误射,三秒钟内便被我们的雷达锁定了型号、发射区域,计算出了它的轨迹和预计落点等所有信息。”

  “等它爆炸的时候,咱们的司号员已经在吹集结号了....咦,孙工,您怎么流口水了?”

  听到徐云最后这句话。

  呲溜——

  孙俊人飞快的将嘴角的哈喇子给吸了回去,双眼都放起了光。

  别看孙俊人是科研端的专家,实际上他的出身和部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他不敢说日夜都在做梦‘思念’收复宝岛。

  但平均五天梦到一次在高雄打麻将还是比较正常的。

  因此徐云勾勒出的这道画面堪称命中了他的寄点,令孙俊人不自觉就流下了哈喇子......

  “二维雷达成像吗......”

  抹干嘴角后。

  孙俊人沉默片刻,对徐云问道:

  “韩立同志,这方面你有具体的思路吗?”

  徐云闻言干脆利落的一摊手,摇头道:

  “孙工,您这就是在说笑了,除非我是几十年后的人,否则我哪知道这些呀。”

  “我顶多就是猜测这些应该和计算机发展有关,毕竟那些计算量显然不可能是人力所能企及的,您说是吧?”

  孙俊人点了点头。

  他其实也就是随口一问,倒也没指望徐云能够给出详细的方案。

  实际上。

  徐云能够提出二维雷达成像的概念,已经给他拓开一条新思路了。

  想到这里。

  他不由暗自下了个决心:

  等回到首都,一定要试着论证数化处理对雷达的增持效果!

  如果真的有潜力....

  那么他说什么都要和上级打个特殊报告了。

  ..........

  过了片刻。

  孙俊人看了眼正在忙碌的现场,沉吟片刻,对徐云说道:

  “韩立同志,总而言之,今天确实是有劳你了。”

  “和你这么一聊我才明白,古人所说的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是个什么意思。”

  “对了,现在我得去基座那边看看情况,要不咱们一起过去转转?”

  徐云连忙将嘴里的半块西瓜咽下去,吐出两粒西瓜籽:

  “好啊。”

  不得不说。

  孙俊人虽然有些腹黑,但这位大佬在事情的安排上倒是意外的与他有些合拍。

  从见面到现在孙俊人的很多安排都和徐云的想法不谋而合,省去了他主动开口的功夫。

  像现在所说的去基座那边逛逛。

  倘若孙俊人不说,徐云也会提出这个要求。

  随后在孙俊人的带领下。

  一行人很快来到了正在忙碌的雷达装配现场。

  装配现场的面积大概有数百平米,按照情况可以分成两个部分:

  一是动土区域。

  也就是各种锄头铁锹kinlin哐啷响个不停的施工现场。

  施工现场的人员相对少点,基本上都是建筑副业队的队员在忙活。

  这些副业队员的任务是修筑出一块合适的基台,以此来安置组装好的雷达。

  在这些工作的副业队员中。

  徐云还见到了郑涛、周绍平和章公定三人,不过由于距离太远便没打招呼。

  其中周绍平的腰上正围着个护腰,后世周绍平的腰伤估摸着就是这时候留下的。

  可惜徐云对腰伤这块缺乏心得,要不然还可以帮帮老周同志。

  接着很快。

  孙俊人便带着几人来到了第二部分....也就是真正装配雷达的区域。

  这片区域中堆放着很多箱子,看起来多半是雷达的零部件,每个箱子周边还都有几位技术人员在忙活着。

  距离徐云他们这个方位最近的,是一组正在组装天线的人员。

  这个小组一共六个人,五男一女,此时都在低着头哼哧哼哧的拧着螺丝。

  孙俊人见状走到其中一人身边,熟稔的开口问道:

  “小葛,天线组装的怎么样了?”

  孙俊人口中的小葛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穿着白衬衫,袖口卷到了小臂上,被打湿的头发有些凌乱的贴着额头。

  听到孙俊人的招呼。

  小葛下意识转过头,见到孙俊人后连忙一立正:

  “总指挥!”

  接着他目光飞快的扫过徐云等人,抹了把额头上的汗水,回答道:

  “报告总指挥,矩形锁定块已经安装好了,现在在上极化调节件和联接板呢。”

  “很好,辛苦你们了。”

  孙俊人拍了拍小葛的肩膀,又转身对老郭介绍道:

  “老郭,介绍一下。”

  “这位是葛同友同志,我们都叫他小葛,是从581组那儿调来的。”

  “别看他年纪轻,但业务水平很高。”

  老郭顿时眉头一扬,诧异道:

  “哦?581组的同志?这可算是真稀客了。”

  “大老远还麻烦你们来基地帮忙......确实辛苦了。”

  小葛闻言嘿嘿一笑,有些腼腆的挠了挠头发:

  “不辛苦不辛苦,我就是一块砖,组织上叫我去哪儿我就去哪儿,为集体和人民服务嘛!”

  老郭朝他竖起了一根大拇指:

  “好觉悟!”

  而就在老郭等人闲聊之际。

  一旁的徐云却一脸错愕的盯着面前的这位小葛同志。

  581组?

  虽然老郭等人已经极尽可能的用‘黑话’交流了。

  但这种内容对于后世穿越来的徐云而言,却丝毫构不成阻碍。

  所谓581组,指的便是华夏中国第一个卫星小组。

  581组成立于1958年8月,  581表示的便是研制卫星是中科院1958年的头号任务。

  那两年卫星是全国上下的焦点,现在名字里叫“卫星”并且上了年纪的人,不用猜,95%出生于那两年间。

  不过后来由于毛熊专家紧急撤离国内,兔子们便先把资源倾斜到了核武器研制上。

  航空领域则暂时停止了大型运载火箭和人造卫星的研制,把力量先转移到了探空火箭上去。

  虽然这几年内兔子们先后发射了T-7M液体探空火箭和第一枚弹道式导弹,在航空领域取得了巨大突破。

  但在大多数时间里。

  整个581组还是处于一个比较薛定谔的状态。

  不过这些都不是重点。

  重点是581组的职能以及【葛同友】这个名字的特殊性,再加上对方隐隐有些面熟的轮廓.....

  徐云有95%的把握猜测。

  这位‘小葛’同志,就是他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见到的那位葛同友!

  这算是又遇到一个老熟人了......

  另外更重要的是。

  按照葛同友当初的自我介绍。

  此时的小葛同志,应该隶属于某个更小的固定团队中。

  如今葛同友出现在了这里。

  那岂不是说明......

  就在徐云内心意识到某些事的时候。

  他的身边不远处,忽然传来了一道中气十足的声音:

  “老孙!老郭!”

  听到这道声音的刹那。

  徐云的心跳便毫无征兆的漏跳了一拍。

  旋即他整个人便猛地转过头,看向了来人。

  只见距离他们数米开外。

  此时正有一位四十多岁、面容平和的男子朝他们走来。

  此人赫然便是......

  王老!

  准确点说是.....

  无比健康、年轻的王老!

  .....

  注:

  昨天可能是我没写清楚,我不是黑军宣是在夸啊,航母拍成渔船这是军圈的一个梗.....

  双倍月票最后一天了,过了今天月票就没双倍了,连续六天万字或者准万字更新,求点月票吧。
记住手机版网址:m.lw00.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