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八章 给这个时代一点小小的穿越者震撼(下)_走进不科学最新章节更新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二十八章 给这个时代一点小小的穿越者震撼(下)

第(3/3)页



        流传至今的天气谚语,也能反映早期人们对天气预报的关注。

        例如“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等等.....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

        在温度计、湿度计、气压计被发明出来,以及流体动力学理论的发展后。

        天气预报逐渐开始向应用科学的方向进行了转变。

        不过真正促使近代天气预报发展的原先,还要归功于.....

        战争。

        没错。

        战争。

        参加过一战的同学应该都知道。

        一战时期。

        英国和挪威之间产生了一些矛盾,于是处在气象绝对领军地位的英国政府决定对挪威施加惩戒。

        当时英国境内有27处观测站,挪威仅有8处,27对8,优势在我!

        于是英国老就a上去了,拒绝对挪威提供气象资料。

        不过挪威政府却并没有放弃。

        他们从仅有的8处观测站开始,从气象监测、气象人才、理论研究等方向发力,成就了随后鼎鼎大名的......

        挪威学派。

        没错。

        挪威学派就是这么来的。

        翻开现在的任何一本《天气学原理》书籍,环流理论、气旋结构、气旋生命史、冷暖锋、气团等等均出自挪威学派。

        同时也正是挪威学派的灵魂人物皮叶克尼斯,发明出了影响至今的数值天气预报。

        之后又经过了像罗斯贝、查理、冯诺依曼等一众气象大老惊世骇俗的操作。

        1954年初。

        第一次数值天气预报才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出现。

        而数值天气预报呢。

        就是给定初始和边界条件,通过数值方法求解大气运动方程组,从而由已知初始时刻的大气状态预报未来时刻的大气状态。

        也就是假设有一个闭合的方程组,里面有各种气象要素变量以及这些变量随时间的变化(?/?t)。

        只要能够测出或者计算出各种变量的值——例如气温,气压,大气密度,风速等,就能够计算出这些变量随时间的变化。

        也就能够算出来下个时间点这些变量的值。

        如此往复,就能做天气预报了。

        但因为?/?t是微分,要想用差分代替微分,其积分步长不能太长——因为观测大气的数据有误差。

        一旦积分时间足够长,就会导致这些误差被无限放大,所做出的天气预报也就不准确了。

        这些内容非常简单,也非常好理解。

        因此很快。

        老郭便了然的点了点头,并且在纸上写下了部份大气波动方程。

        眼见老郭能跟上自己的思路,徐云便又继续说道:

        “郭工,您是个聪明人,所以想必您也已经猜到了一些情况。”

        “那就是想要把数据采集量翻十万倍,单靠人工采集是不可能的,必须要使用某种设备。”

        老郭点了点头。

        这其实也是部分领导反对询问徐云的原因之一。

        除去那种人数翻十万倍的取巧类答桉,想要完成这个步骤,必然需要一种全新仪器的配合。

        指望徐云这么个海归掌握这类技术,实在是太难太难了。

        随后老郭犹豫片刻,试探着问道:

        “韩立同志,莫非你所说的设备,是指气象卫星?”

        大概在一年多前,海对面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的气象卫星泰罗斯1号。

        泰罗斯1号在700千米高的近圆轨道上绕地球运转了1135圈,运行时间78天,共拍摄了云图和地势照片22952张,对气象研究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助力。

        从那以后。

        气象卫星的概念便进入了各国视野内。

        在老郭想来。

        能够大幅度增加数据获取量的仪器,应该也只有气象卫星了。

        不过令他意外的是。

        徐云轻轻摇了摇头,否定道:

        “当然不是,气象卫星在大范围网格上或许能起到不错的信息辅助效果,但对于小范围的气象预测来说却很困难。”

        “实际上,对于气象系统来说,风速、湿度、压力除了直接检测方式外,还有另一种特殊的方式可以‘捕捉’到它们。”

        “另一种方式?捕捉?”

        老郭下意识一呆,忍不住重复了一遍这两个词。

        过了片刻。

        轰——

        他的脑海中骤然划过了一道闪电。

        这道闪电令他头皮发麻的同时,也忍不住勐然抬起头,看向了徐云:

        “韩立同志,你你说的莫非是.....”

        徐云点了点头,嘴角扬起了一丝笑意:

        “没错,多普勒效应。”

        ............
记住手机版网址:m.lw00.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