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五章 乞丐版重力梯度仪,搞定!_走进不科学最新章节更新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七十五章 乞丐版重力梯度仪,搞定!

第(3/3)页

位的名字,但50x50的晶格板能生产出来的企业本就不多,或者说屈指可数。

  加之川省的特殊战略地位,葛同友所指的单位自然就呼之欲出了......

  待李华离去后。

  心情好了不少的黄雨婷归回原位,丝毫没有倦意,笑着对葛同友道:

  “葛教授,您说的第一个问题解决了,那么第二个呢?”

  “第二个啊.....”

  葛同友闻言掀了掀眉毛,脸上的表情比起之前相对从容了不少:

  “第二个问题相对简单一点,就是根据我们了解到的信息,永陵地宫位于地下深处,内部积水较多,地宫内的各种器具数量也不少。”

  “而徐博士他们所想寻找的《永乐大典》,假设...我是说假设啊,假设它真的存在,那么只能位于地宫的更下一层。”

  “如此一来,重力梯度仪的结构上就要进行一个微调。”

  “否则固液区域快速变化的话势必会影响总电流密度,从而导致设备失效甚至损毁。”

  葛同友说完,徐云也跟着点了点头。

  除了他本人之外,世人目前对永陵内是否存在《永乐大典》这个问题尚无定论。

  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

  永陵地宫的内部必然存在着大量的积水,甚至已经淹没了狄公。

  实际上不仅仅是永陵。

  现存的十三陵....不,应该说现存的大多数皇帝陵寝中,都有不同程度的积水。

  清代的帝陵进水现象更严重,孙殿英盗墓的时候乾隆的棺材甚至在水里漂了几十年,画风太美不敢看。

  而对于重力梯度仪来说。

  固液共存的状态虽然不会影响精度,但却会影响总电流密度——因为这涉及到了快速突变态的支撑力问题。

  在固液区域迅速变化的时候。

  重力梯度仪由于测量区域的支撑力变化会出现迈斯纳效应,也就是完全抗磁性。

  从而导致总电流密度决增大或者降低。

  诚然。

  迈斯纳效应这个问题在拥有导体或者超导体的情况下尚且好解决。

  但别忘了。

  孤点粒子是不需要借助导体运动的......

  更别说除了积水之外,现有地宫和可能存放有《永乐大典》的地宫之间还隔着一层不知道多厚的隔层呢。

  想要探测隔层下方的情况,重力梯度仪等于要经过三个区间:

  永陵外表之下到地宫上方的土层、

  地宫内部淹没了各种器具的积水、

  地宫与下一层的另一道隔层。

  所以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重力梯度仪很可能会出现宕机。

  不过令徐云轻呼出一口气的是。

  这一次不需要他出手,黄雨婷便展现出了她在重力梯度仪方面的实力。

  只见这位吉大的正高研究员思考了几分钟,便很快想到了一个解决方案:

  “葛教授,这个问题很简单,我们只要在测量臂上增加一个小型的轴重仪和粒子发射器就能搞定。”

  “轴重仪用于改变系统动量,粒子发射器来破坏库伦规范——当然具体的能级还要进行计算,但估摸着十几MeV级应该差不多。”

  “如此一来,总电流密度就能完成对冲了。”

  徐云意外的挑了挑眉头。

  这个思路和他掌握的设计图纸上的优化方案,可谓是一模一样。

  黄雨婷的想法相当于给重力梯度仪增加了一个‘僚机’,对结构进行了一个磁矢势上的修正。

  因为根据Bloch定理。

  当系统处于基态时,总的动量应该是0,同时波函数在外场也要保持这个规则。

  黄雨婷加入的轴重仪改变了系统动量,同时可以随时截断超额的电流。

  而粒子发射器则可以用于破坏库伦规范,让第一项的玻戈留玻夫算符失效,从一阶微扰理论的角度来让系统进入一个更‘冷’的稳态。

  这个数学上的模型不同于威腾的超弦理论,它是完全可以复现到物理现象上的。

  顺带一提。

  这个情境下如果考虑p=mv−eA/c,就可以得到大名鼎鼎的伦敦方程。

  没错。

  伦敦方程就是这样来的。

  视线再回归现实。

  在听到黄雨婷的这个想法后。

  葛同友也拿起了笔,在草稿纸上演算了起来。

  虽然葛同友如今的年纪已经很大了,视力、身体都逐渐开始衰退,能够出现在这里还是因为西昌的返聘。

  但对于他这种老三线来说,笔算压根不是什么难事儿。

  唰唰唰——

  一行行算符飞快的被写下。

  这是他在试着计算物理情景下是否能完全做到黄雨婷的想法。

  十分钟后。

  葛同友啪的一下放下笔,抬头看了看黄雨婷,又看了看徐云:

  “黄教授,徐博士,这个方案在数学以及我个人的经验方面不存在任何问题,具有很高的可行性。”

  “换而言之......”

  “我们接下来可以考虑重力梯度仪组装的事情了。”

  ......

  注:

  很多读者在问那个期刊测评,这个大概下个月开始哈。
记住手机版网址:m.lw00.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