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四章 建国以来最高能级的粒子撞击!_走进不科学最新章节更新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百二十四章 建国以来最高能级的粒子撞击!

第(3/3)页



  接着在加速管的作用下,它们的能级开始逐渐提高。

  3.7MeV.....

  9.3MeV.....

  12.3MeV.....

  19.4MeV.....

  23.8MeV.....

  当负离子束被加速到24MeV的时候,它的能级已经到了上限——因为电磁场的量级就这么大。

  但在此时。

  这束负离子束的面前出现了一个古怪的东西,也就是.....

  高压发生器。

  接着不等负离子束反应过来,它便进入了高压发生器体内。

  接着这道负离子束中的无数负离子,忽然发现了一件极其恐怖的事情:

  在电荷交换室的作用下,它们的蛋蛋...咳咳,它们体内的电子被剥离了!

  于是乎,这无数的负离子在刹那之间,硬生生变成了阳离子。

  更关键的是.....

  串列式静电加速器的加速原理靠的是磁场与电场,因此当眼下粒子电性变换后,阳离子又开始了第二轮加速——这个加速不是原路返回,是继续沿着原先方向运动,因为加速器两端都是地电位,中间才是高压电极。(不理解的同学拿两个圆锥底对底靠在一起就能明白了。)

  在电压的作用下。

  发现没了蛋蛋也挺好的阳离子开始放飞自我,速度越来越快,最后来到了......

  77.777MeV!

  这个能级已经接近了这架串列式加速器的极限,毕竟所谓的80MeV只是设计量级,实际上由于各种过程中的损耗,粒子绝不可能达到这个数字。

  按照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的实验记录。

  实验室在将这架加速器送到CERN总部之前一共进行过17次对撞实验,其中最高的量级也就76MeV,低的时候甚至才50MeV左右。

  已经飙到了极限的阳离子束飞快的穿过了钢筒外的分析器(就是气象多普勒雷达上的那玩意儿),再经过一段束流输运管道,最后正正的打到了固体靶上。

  这个固体靶也是基地在徐云协助下搞出来的工具,工序主要是将锂沉积到带着锌的基底上,算是很简单的一种制靶技术。

  不过这种混合靶比常见铍靶的反应阈能要低一些,而且共振峰大概在17.5MeV左右,对于现在的兔子们来说可谓是相当友好。

  而就在阳离子束撞击到靶材上的同一时间。

  滴——

  操作台上的最后一个指示灯也同时亮起,并且整个操作室内响起了一阵较为柔和、持续时间很长并且没有中断的提示音。

  赵忠尧等人见状,胸口顿时一松。

  根据英国人配套的操作手册记载。

  这台串列式加速器在完成对撞后可能会出现两种提示音:

  如果声音是短促有间隔的【滴滴滴】,那就代表阳离子束打歪了,没有命中目标靶材。

  这其实这个时代很常见的事儿,毕竟后世粒子加速之所以打得准是因为有聚焦系统协助,这个步骤需要最少两个四极磁体组成一种叫做FODO胞的结构——就是徐云在1850副本搞过的那玩意儿。

  不过这个年头的技术显然没有后世那么完备,虽然同样有大佬想到了磁场聚焦,但由于技术限制效果并不算理想。

  一般来说十次粒子对撞,能成功一半都算是不错了。

  而一旦对撞成功...也就是离子束打到了目标标靶上,操作台便会响起一阵类似鸣笛的持续提示音,期间不会出现中断迹象。

  眼下的提示音明显属于后者,换而言之......

  221基地第一次的高能(对于这个时代来说确实是高能)实验试运行,在过程上没有出现任何意外!

  不过赵忠尧的兴奋还没过去多久,便被老郭的一句话给惊了回来:

  “忠尧,对撞结果呢?对撞结果什么时候能出来?”

  “这么高能级的对撞建国至今都从未开展过,如果运气好.....会不会有什么我们以往没能力找到的东西出现?”

  听闻此言。

  唰——

  赵忠尧瞬间转过头,目光紧紧锁定了玻璃对面、正小心翼翼取下一块金属板的.....

  王淦昌!

  .....

  注:

  18号开始加更,马甲保卫战再次打响!
记住手机版网址:m.lw00.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