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二章 一气化三氢(万字更新)_走进不科学最新章节更新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百一十二章 一气化三氢(万字更新)

第(3/3)页



  这些元件如果按标准售价,一枚都在5美刀以上——注意,是这个时代的5美刀,购买力比后世相同金额的货币要高出一大截。

  而兔子们生产驴浆薄膜的成本,则主要是喂驴的饲料以及电费.....

  据说这个价格双方都很满意,私下里都感觉对方是个脑袋被驴踢了的憨批。

  同时兔子们还很大方的预付了中子运输方程给高卢,算是合作的一部分订金。

  如今兔子们和高卢正在讨论贝利埃公司的重型卡车技术引进,有这个1400万美刀的项目衬底,倒是不怎么担心高卢赖账。

  至于英国方面的气象多普勒雷达技术则暂时不予交付,直到串列式加速器运到国内后才会进行结算。

  也不知道兔子们搞了什么手段,高卢和英国这两个死敌居然能同意这种先付定金给高卢的方案——徐云很怀疑兔子们是不是手上有哈罗德·麦克米伦的果照,要不正常来说这方案能把维多利亚都给气活......

  在搞定了物对物的环节后,剩下的就剩下货物运输到国内的问题了。

  按照钱五师的说法。

  大概再过三天,这架串列式加速器便会在诺曼底登陆的时候意外发生火灾。

  火灾起因则是因为同时运抵港口的还有一批剑桥大学加工好、准备送到巴黎大学的易燃化学物品,结果在港口过夜的时候‘不小心’爆炸了。

  这部分化学物品的成本据说在两千英镑左右,负责交接的兔子当时还忍痛表示这笔损失可以由华夏承担,结果英国方面的那位外事人员却神秘一笑,表示这笔钱可以由皇室报销。

  如果那只兔子没看错的话,报销账目上写的似乎是两万英镑.....

  而在着火的同时,真正的加速器则会悄悄由欧洲运向亚洲,经由香江抵达国内。

  总而言之。

  只要这个运输过程中不出太大问题,这台串列式加速器很快就会被送到首都,接着转运至基地。

  因此理论上来说。

  强辐组至多一个月内就可以开展相关的中子研究,完全不用像轻核组之前一样先空置很长一段时间,甚至连组长都跑去搞原子弹推导了。

  当然了。

  强辐组的定位和轻核组以及原子弹项目组是平行的,甚至强辐组在性质上还要更特殊一点——毕竟这玩意儿连海对面都没鼓捣出来。

  原子弹项目组有陆光达老郭领导,轻核组有黄祖洽周光召以及大于坐镇,那么强辐组的组长实力自然也不能低到哪儿去。

  纵观整个华夏科研圈。

  如今有能力、专业对口并且有空余时间的大佬....其实并不多。

  因此李觉对此也没藏着掖着,很大方的报出了强辐组负责人的名字:

  “根据组织研判决定,现安排赵忠尧同志担任强辐组组长,王京同志(王淦昌)由实验部调任至强辐组担任副组长。”

  “强辐组不下设独立组别,初定组员24人,随时可以根据需求增加人数。”

  李觉话音刚落。

  台下的某个方位上,便站起了一位嘴唇有些厚、苹果肌非常丰满的六旬小老头。

  此人赫然便是.....赵忠尧。

  看着一脸严肃的赵忠尧,徐云的心中亦是感慨不已。

  看过《走进不科学》这本烂书第四百四十三章的同学都知道。

  这位大佬可是华夏近代物理的标准奠基人之一,担任过李、杨二人在国内的导师,培养了八位两弹一星功勋、四位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以及足足十七位两院院士。

  可惜后世很多人对他的感动却倾泻在了营销号套弄来的送镭故事上,真是令人唏嘘。

  在眼下这个时期。

  大概也只有这位在1930年就发现了正负电子湮灭的大佬,才有资格担任强辐组的组长吧......

  至于担任副组长的王淦昌....算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早先提及过。

  基地内对核武器的研究一共有三个大方向:

  总体部,理论部和实验部。

  老郭目前是总体部主任,主要负责流体力学的相关研究。

  理论部主任则是彭梦熊,负责反应堆理论的相关解析。

  实验部主任是王淦昌,这个部门主要负责非核部件的性能实验。

  实验部和理论部算是壁垒相对比较厚的部门,普通成员之间的调动都不常见,更别说这种负责人的变动了。

  徐云原本以为组织上会从新来的那批大佬中选取一位担任副组长,比如说李正武之类的专家。

  不过如今看来,上头还是一如既往的以稳为主。

  况且以徐云了解到的后续变动,王淦昌被安排去强辐组倒也不算是“贬谪”。

  紧接着。

  李觉又介绍起了强辐组其他组员的姓名:

  “强辐组组员分别为胡济民、张焕乔、王方定、王承书.....,特别顾问依旧是韩立同志。”

  到了这一步,徐云的表情就比见到赵忠尧的时候平静很多了。

  王方定等人来基地的任务属于很早就公开了的信息,他们就是为中子弹来的,自然只可能加入强辐组。

  虽然李觉的最后那句话依旧没有事先通知徐云,但有轻核组顾问在前,这事儿徐云也算是早有预期。

  毕竟比起轻核组,强辐组的成立几乎是他靠一己之力搞出来的。

  诚然,从效率上来说,强辐组的诞生过程有些意外,但这并不是徐云推脱的理由,要不和炒粉加鸡精还想着不了了之的行为何异?

  视线再回归现实。

  在介绍完新成立的两个小组后,李觉的表情也相对缓和了不少——项目上的两个信息他已经通知完毕了。

  随后他放下手中的文稿,看向了面前的众人:

  “除了之前提到的这些事,剩下的便是一些非核项目的新同志的介绍了。”

  “这次首都方面给我们派来了不少新同志,例如研究药物的楼之岑教授以及他的学生屠鹿鸣同志,他们将会并入基地的化工实验室进行红豆杉的提纯。”

  “陇右那边的同志今天上午刚传来了回复,他们已经找到了多处野生的红豆杉聚集点,按照时间估算应该已经开始砍树了。”

  “又比如李四光同志和茅以升同志,他们将暂时调入基地的建筑副业队......”

  “还有首都那边新送来了几位手艺很好的大厨,毕竟接下来粮食和鱼都不缺了,刚才粤省来的黄师傅还问我基地有没有从闽省来还带着孩子的夫妻呢,说是想做煲仔饭.....”

  李觉洋洋洒洒说了一大堆,把新来的一些非原子能项目的负责人介绍了一遍,现场众人也都很给面子的鼓起了掌。

  十多分钟后。

  介绍完毕相关信息的李觉忽然脸色一正,说起了最后一件事:

  “好了,基地的项目人员变动想必大家都已经了解了,差不多就这些事儿。”

  “而如今咱们基地人手、组别规模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一些原先的架构自然也应该改一改。”

  “现在根据上级部门指示,基地的架构将进行如下优化。”

  说罢。

  李觉从桌上拿起了另一份文件,深吸一口气,开口说道:

  “自即日起,221基地取消总体部编制,理论部、实验部规格降级,归类至三大项目组之内。”

  “原总体部成员打乱后按2:2:1的比例调入三大项目组,总体部负责人郭友来同志与原理论部负责人彭梦熊同志分别担任三大项目组所属的集成项目组总、副指挥。”

  “原子弹项目组实验部主任由朱光亚同志担任,轻核组项目组实验部主任由陈能宽同志担任,强辐组项目组实验部主任由王京同志兼任......”

  轰——

  李觉话刚说完。

  台下便骤然爆发起了会议开始以来最热烈的讨论声:

  “什么?取消总体部?”

  “厂长,我们实验部这就降级了?”

  “......这,厂长,组织上真这样决定了?”

  看着叽叽喳喳的现场,饶是徐云事先已经知道了这个消息,此时内心同样有些震撼。

  这可是一次实打实的大改动。

  早先提及过。

  221基地的本质其实是二机部下属的九局,也就是华夏核武器研究院。

  只是在数年前....也就是221基地刚开始修建的时候,由于基地建设工程货物浩大,短期建成投产不太现实。

  所以三年前,二机部批准九局先在燕京的花园路开工,建设一个过渡性机构....也就是燕京的二机第九研究所。

  待221基地建成后,再由首都搬迁到西海。

  也就是221基地、九所和九院其实是一个单位,例如李觉现在是221基地的厂长,同时也是九所所长,还是九院院长。

  同样也正因如此。

  整个基地的架构其实走的是体制内的路子,也就是项目挂在部门下边——例如徐云后世挖掘永陵的项目,就是挂在文物局下面开展的工作。

  但眼下基地的这个改动,却等于是把原先的位置调了个儿。

  原本负责统筹的总体部被取消了,理论部、实验部成了项目之内的部门。

  也就是原子弹项目组、轻核组以及强辐组这三个组里头,每个组都有一个理论部和一个实验部存在。

  理论部研究理论,实验部负责相关爆炸、参数实验。

  这代表着基地架构已经脱离了原先的性质,三个项目齐头并进,同时又彼此独立互不干涉。

  整个基地唯一没有改动的就剩下了那几个生产最终零部件的工厂,毕竟零部件的生产只要换模具就行了,没必要再分开搞生产线。

  不过仔细想想,这种改动也是一种必然。

  毕竟原本历史中三个部门之所以能够存在,很大原因是因为兔子们的进度是循序渐进的。

  也就是原子弹试爆成功以后才开始搞氢弹,氢弹成功后才开始搞中子弹,一个特定时期只研究一个课题——可能有重合,但重合的时间很短。

  例如氢弹正式开始理论研究是在今年年末,这个时间段陆光达等人确实是还在搞原子弹的理论研究,但没几个月他们就全部搞定了,剩下的都是应用领域的冲关。

  这种少量的重合时间就像4x100米接力一样,交接棒的时候两名选手会有一小部分时间都在跑,但这其实是为了能够更顺利完成下一步的启动。

  可如今却不一样。

  如今基地同步开展了三个理论研究,而且又有徐云这个顾问存在,很可能会出现成果产出时间相近甚至相同的情况。

  因此基地的架构改动,可谓是势在必行。

  这件事硬要说的话,就只能说组织上太信任徐云了。

  这种信任说实话已经超过了李觉的认知,加上李四光转述他的那句话,其中必然有某些内情。

  奈何李觉现在始终没被组织上告知真相,以至于他都有些小郁闷了。

  总不可能韩立这小子是未来人吧?

  不可能,绝不可能!

  随后他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道:

  “各位同志,另外鉴于之前‘诛仙’项目的顺利完成,组织上同样决定给三个项目取一个代号。”

  “根据组织上的反复讨论,最终决定将三个项目分别命名为玉清、上清、太清。”

  “至于统筹三个项目的核武器研发代号则叫做.....”

  “太上!”

  .....

  注:

  1.1万字,求月票,月末了各位!
记住手机版网址:m.lw00.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