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四章 《伤寒论》的序_走进不科学最新章节更新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八百二十四章 《伤寒论》的序

第(3/3)页

不仅仅是碳十四鉴定那么简单,还包括了牌记、纸色罗纹、墨气、行款、忌讳字、单边等诸多检验。

        最终的检测结果显示,这本书是《伤寒论》原本的概率超过了99.99%。

        而面对这么个令人振奋的结果,翁同等人的心绪却有点微妙——原因就在于《伤寒论》的序言。

        首先,后世考古界对于《伤寒论》的序言有个公论,也就是此前提到过的张仲景并非序言创作者的看法。

        毕竟这篇序言与张仲景的行文习惯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别,就像后世辰东与番茄的文笔,读者一看就知道明显是两个人。

        换而言之。

        理论上《伤寒论》的原本之中,是不应该存在这篇序言的。

        可它现在却切切实实的存在了。

        其次便是序言最后的那个字符,翁同他们怎么看都感觉这玩意儿就他喵的是安踏标志.

        为此国博方面也进行过多次激烈的论证,有些学者认为这册书籍应该暂时不予展示,毕竟很容易在舆论上引发兔子们造假的猜测。

        但翁同为代表的专家则持相反态度,翁同认为这本《伤寒论》迟早有一天会对外展出,藏着掖着反而会显得国博方面心虚——也许这次展览不会出什么问题,但等到《伤寒论》展出的那天,被延后的舆论压力会加倍的报复回来。

        与其那时候被加大压力抨击,不如这时候大大方方的把它展示出来。

        一个类似安踏的图标而已,又不是【安踏永不止步】这样的宣传标语,难道就不能是作序者的偶然为之?

        这种巧合过往又不是没发生过,像杭城历史博物馆收藏着一口水晶杯,1990年10月出土,年代战国,外表却和近代的玻璃杯一模一样。

        还有在1972年安阳殷墟白家坟中出土的三通管,几乎与现代的成品完全相同。

        再比如西海省都兰热水吐蕃时期古墓葬内曾经出土过哈德门烟盒一只.哦,这是盗墓贼留下的,那没事了,咳咳

        总而言之,这种巧合并不是无法解释。

        因此最终经过姜成谷的批示,《伤寒论》原本最终也出现在了展览名单上。

        而就在王通等人做着各种猜测之际,门外的徐云忍不住重重打了两个喷嚏.

        随后朱祁镇又带着张莹王通二人继续逛起了展厅,介绍起了展会上的其他内容。

        “这是《尚书》原本,孟子曾经说过一句话叫做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其中的【书】指的就是《尚书》.”

        “这是《东观汉记》,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断代史巨著,记录了东汉从光武帝至灵帝一百余年的历史,《隋书经籍志》所录《东观汉记》有一百四十三卷,经唐宋至元朝逐渐散佚,今天所见为清代及现代人辑本”

        “这是一本野史,叫做《后宫异闻录》,作者是一个冒充太监混入皇宫的LSP”

        “这是《竹书纪年》.”

        二十多分钟后。

        意犹未尽的王通与张莹终于逛完了北11展厅,抵达了展厅后方的出口。

        回首望了眼自己走过的展馆,王通的眼中忍不住浮现出了一丝感慨。

        短短半小时的游览,却跨过了华夏的千载岁月,今日过后,华夏的历史终于打上了最重要的一枚补丁。

        或许再过个一两年,《永乐大典》的相关资料便会扩展到社会领域,比如历史期刊或者杂志、科普视频、学生的课本上等等.

        这是历史圈的一轮盛事,但影响的却远远不止历史圈那么简单。

        不夸张的说。

        整个民族的精气神,都将会因着《永乐大典》的问世而发生改变.

        (本章完)
记住手机版网址:m.lw00.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