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零六章 文会(万字大章)_大奉打更人卖报小郎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两百零六章 文会(万字大章)

第(2/3)页

得肯定,也没什么不良嗜好。

  只有李妙真最让人无奈,她是天宗圣女,本该性情寡淡,冷冷清清,结果下山历练两年,硬是把自己历练成急公好义,铲奸除恶的飞燕女侠。

  “国子监读书人如此不堪,还得靠云鹿书院的读书人来摆平他。”李妙真道。

  楚元缜笑着点头:“张慎所著《兵法六疏》精妙绝伦,有他出面,那蛮子嚣张不了多久。不过,此人能著出《北斋大典》,足以开宗立派,成为一代名儒。”

  李妙真皱了皱眉,她听出楚元缜并不看好张慎,道:“这蛮子这么厉害?”

  楚元缜点头。

  “若是比诗词,应该还是许宁宴更厉害吧。”李妙真谨慎问道。

  楚元缜嗤笑一声。

  李妙真皱眉道:“也悬?”

  楚元缜摇头失笑:“不,许宁宴的诗才旷古绝今,但文会不是诗会。再说,许宁宴也出不了场。”

  .........

  市井之中。

  虽然平头百姓进不去皇城,但他们对文会的讨论度极高,对结果更是期待无比。

  连辛苦劳作的贩夫走卒,坐在小摊边吃一碗面食时,也能听见邻桌时刻在讨论文会,指点江山,激昂文字。

  “这让我想起了去年的斗法,那是何等的轰动。最后咱们许银锣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一个穿着蓝色褂子的货郎,呲溜一口面食,大声说道。

  “文会可不是斗法,可惜许银锣不是读书人,帮不上忙。”同伴惋惜的回应。

  面摊老板揭开热锅,一边下面条,一边搭茬,愤愤不平的说道:“国子监读书人可真是废物,竟然输给一个蛮子,我都替他们脸红。”

  其他桌的食客忍不住说道:“许银锣要是读书人就好了。”

  在百姓眼里,许银锣是无所不能的英雄,大奉的传奇人物,真正有良心的大人物。

  所以对他有着盲目的崇拜,认为许银锣无所不能。但理智告诉他们,许银锣不是读书人,学问肯定不如那蛮子。

  因此只能感慨一声:如果许银锣是读书人就好了。

  面摊老板捧着面递给客人,笑道:“不过这蛮子竟敢挑战云鹿书院的大儒,简直是不知天高地厚。”

  众食客笑了起来。

  ............

  皇宫,寝宫内。

  元景帝慵懒的坐在塌上,翻阅道经,脚步声传来,老太监小碎步返回,低声道:

  “文会那边传来消息,裴满西楼和翰林院大人们论了经义、策论、民生、农耕、史..........不落下风。”

  “不落下风,就已经是我大奉脸面无光了。”元景帝没什么表情的说道。

  老太监看皇帝露出这个表情,便知他心里不悦。

  归根结底,裴满西楼如此逞威风,丢脸最大的还是一国之君。

  “可有论诗词?”元景帝突然说道。

  老太监摇头。

  “他倒是有自知之明。”元景帝嗤笑一声,笑声刚起,又忽然板着脸,冷哼一下。

  顿了顿,元景帝道:“张慎还没来?”

  老太监低头:“张先生未来。”

  元景帝缓缓点头:“不急,文会还没进正题呢。云鹿书院的读书人虽然讨厌,学问上倒也从未让人失望。”

  他神态颇为轻松。

  ...........

  文会正题是什么?

  是战争,是发生在北方的战争。

  国子监代表里,一位学子起身,愤慨陈词:

  “蛮族常年滋扰边境,残杀我大奉百姓,为祸深远。而今遭了东北靖国铁蹄的碾压,竟恬不知耻的来我大奉求援。

  “蛮族就是蛮族,厚颜无耻。”

  外围的国子监学子纷纷响应,怒骂蛮子“厚颜无耻”。

  黄仙儿笑吟吟的全部在意,手指绞着鬓发。

  竖瞳少年满脸怒火,极力压制蛇类残暴嗜血的本性,竖瞳阴冷的扫了那名学子一眼。

  裴满西楼面不改色,甚至笑了起来,道:

  “巫神教称雄九州东北,与大奉紧邻只有三州之地。以大奉的人口和兵力,耗费一定的代价,就能把他们堵在三州之外。”

  他停顿了一下,见诸公和武将们露出认同的表情,这才继续道:

  “但如果北方的领地也被巫神教占领,靖国骑兵南下,可直扑京城。康国和炎国再从东进攻,遥相呼应。大奉岂不危矣。

  “众所周知,北方有连绵无尽的草原,靖国若是得了北方领土,便能养出更多的骑兵,届时,大奉纵使有火炮和弩,也挡不住这群陆地上的“无敌者”。

  “所以,大奉出兵,不是帮我神族,而是在帮自己。我神族繁衍艰难,人口低下,纵使时而滋扰边关,却没那个兵力南下,对大奉的威胁有限。但巫神教可不一样啊。”

  没人反驳。

  翰林院的学霸,国子监的学子,乃至朝堂诸公,其实都认可他的这番话。

  巫神教掌控的东北,物产丰富,既能狩猎,也能农耕,而农耕的文明,人口是最繁盛的。

  巫神教人口相比大奉,差太远,那是因为地域有限。

  若是北方版图落入巫神教手里,迁出一部分人口去北方,最多二十年,巫神教的人口会翻一倍,至少一倍。

  裴满西楼沉声道:“到那时,我神族的今日,便是大奉的来日。”

  许新年默默旁观着。

  这群蠢货,不知不觉被对方掌控了主动,你们要讨论的,难道不应该是索要筹码嘛,怎么讨论起出兵的必要性,肯定要出兵啊,这是毋庸置疑的...........额,讨论筹码好像是谈判桌上要做的事,是诸公的事,确实不宜在这个时候谈。

  这场文会的核心,其实是大奉这边要把裴满西楼的形象打垮,把他的逼格打垮。

  但形式不太乐观啊,这家伙本身就能言善辩,口才厉害,再占据着必须出兵的“大义”。

  许新年目光一转,发现许多武将跃跃欲试,似乎想说些什么,但最后又皱眉沉默。

  还算有自知之明,这群武将骂人还马虎,辩论?即使他们有丰富的带兵经验,也说不过裴满西楼,呸,粗鄙的武夫.........

  “诸公平时在朝堂上不是牙尖嘴利吗,太傅打本宫手掌心的时候,不是能说会道吗,怎么都不说话。”裱裱焦虑道。

  “太傅怎么能下场,他是德高望重的前辈,辈分差太多了,即使赢了也不光彩,人家只会说我大奉以大欺小。诸公亦是此理,而且,如果诸公下场,我敢保证,裴满西楼会主动与他们比斗学问.........”

  怀庆难得说了一大堆的话,给愚蠢的妹妹解释:

  “诸公的学问,除几位大学士,其他人都已荒废。”

  裱裱睁大眼睛,喃喃道:“那怎么办?气死人了。”

  国子监学子脸色沉重,翰林院的学霸们同样如临大敌,脸色都不好看。

  王首辅叹口气:“裴满西楼才华惊艳,实在让人惊讶。”

  翰林院的年轻官员,入场时自信满满,与现在沉默又严肃的姿态,落差明显。

  王思慕频频看向许二郎,期待他能站出来表现。

  王首辅注意到了女儿的眼神,道:“二郎怎么今日如此沉默?”

  王思慕蹙眉。

  就在众人哑口无言,苦思对策时,芦湖上空清光一闪,穿儒袍,戴儒冠的张慎凭空出现。

  然后,他朝着湖面坠落。

  清光再一闪,张慎便出现在凉棚里,神态间还残留着些许后怕。

  他吹的牛皮肯定是:我所在的地方不是云鹿书院,在芦湖。所以差点掉湖里了.........许七安心里疯狂吐槽。

  “张大儒来了。”

  “张先生终于到了,我就知道张先生不会缺席。”

  外围的学子们欢呼起来,如释重负。

  诸公笑了起来,与张慎有交情的人,纷纷开口:“谨言兄,你可来了。”

  张慎不冷不淡的颔首,旋即看见了太傅,急忙作揖:“学生张慎,见过太傅。”

  太傅“嗯”了一声,始终板着的脸,终于有了笑容:“张谨言,这位白首部的年轻人要向你讨教兵法,你指点他一二。”

  凉棚内,气氛顿时高涨。

  张慎环顾一圈,望向华发如雪的裴满西楼,道:“你就是那个著出《北斋大典》的裴满西楼?”

  裴满西楼首次起身,作揖道:“学生见过张先生。”

  张慎摆摆手:“不必客套,你要和我斗一斗兵法?”

  棚内一下安静,众人翘首企盼。

  黄仙儿微微坐直身子,眯着眼,凝视着云鹿书院的读书人。

  竖瞳少年收敛了狂傲之气,这位儒家体系的四品高手,便是裴满大兄本次文会的“敌人”,他虽看不起读书人,但云鹿书院的读书人则不在鄙视范围里。

  儒家体系即使没落多年,积威仍在。

  “学生才疏学浅,想向先生请教。”裴满西楼笑容温和,成竹在胸。

  张慎翻了个白眼:

  “你这不是耍流氓吗,老夫二十多年没领兵了,都快忘记枕戈而眠的滋味。我说来说去还是二十多年那一套,你跟我论什么兵法。

  “你怎么不跟魏渊论兵法去,这老小子坐镇朝堂,暗子遍布天下,二十年运筹帷幄不曾停息,就等着有朝一日厚积薄发。”

  裴满西楼笑道:“先生这话,岂不也是耍流氓?”

  竖瞳少年忍不住插嘴,冷哼道:“你怎么不让裴满大兄和监正斗法去。”

  这次,裴满西楼没有训斥少年,笑问道:

  “那便不讨教兵法了,其实学生对先生兵书仰慕已久,听闻先生精通兵法,所著《兵法六疏》广为流传,人人称道。

  “后学不才,也著了一本兵书,此书耗时数年,不但融入了中原兵法,更有蛮族骑兵的兵法之道。还请先生赐教。”

  说着,看向身边的竖瞳少年。

  玄阴把脚边的小木盒打开,捧出厚厚一本书籍:《北斋兵卷》

  大奉这边,众人面面相觑,着实没料到此人不但精通兵法,竟还写了兵书?

  读书人注重著书立传,哪怕学问高深之人,对著书也是很谨慎的。一本书修修改改很多年,才会公布天下,广而告之。

  至于一些随笔、笔记,在这个时候,其实称不上“书”。

  比如许七安在云鹿书院看过那本《大周拾疑》就是笔记,称不上书。

  所以,众人对裴满西楼的话,半信半疑。

  太傅脸色明显一沉。

  王首辅等官场老人,脸色也随之凝重,有了不好预感。

  出于对书的尊重,张慎无比严肃的双手接过,湖面清风吹来,书页哗啦啦作响,飞速翻阅。

  张慎的脸色变幻,被场内众人看在眼里,先是愕然,继而欣赏,到最后竟是振奋。

  裴满西楼问道:“先生觉得,此书如何?”

  张慎没有立刻回答,沉吟了一下,叹道:“妙。”

  “全书分为三卷,第一卷兵道,论述了何为兵法,何为战争,便是不通战事之人看了,也能知道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lw00.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