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章 围点打援去!_抢救大明朝最新章节更新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05章 围点打援去!

第(2/3)页

 回首前尘,从北京城内的危局中脱颖而出,担负重任,冒死突围,战天津,走大沽,一路南行,仿佛都有点像梦幻一般了......这才几年时间?就已经汇集十余万北伐大军,兵锋北指,所向无敌了。

  他这个皇帝今天是微服出巡的,没有打出天子旌旗,也没有身着龙袍,就是一身红色箭衣外加一领安平造的板甲。

  在朱慈烺、郑芝龙、沈廷扬等人的共同推动下,大明的军工产业这几年进步极快。在上海、南京、安平(福建)、佛山等地,都出现了使用水力锤的铁工坊,因此可以打造出使用大块铁片的板甲了。

  不过水力锤的数量还很少,板甲的产量也很小,一年也不见得上千数。

  但却已经完成了从无到有的进步,很不容易了!

  与此同时,火炮和火铳的产能也在逐步形成。不仅佛山和安平的铁工坊都在增产。上海、南京、登州等处,也出现了聚集成片的铁坊,大多都是为军工服务的。虽然这些铁工坊所产出的火铳、板甲、板条甲数量还是不足,无法满足迅速扩张的克难新军的需求,所以也无法完全实现“进口替代”,但是只要假以时日,总有实现完全国产化的一天。

  当然了,这些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的铁工坊,全部都是商营的!包括由朱慈烺本人投资开办的南京炮厂(产品包括12磅红夷大炮、3磅团炮、24磅臼炮、斑鸠脚火铳、西班牙轻火铳、黑火药、开花弹、链弹、霰弹等等),也不是所谓的官办企业,而是一家员工和皇帝陛下共同持股的商营工坊。朱慈烺本人不过是大股东而已,而且占股也不多,仅仅只有百分之三十。

  之所以这样,其实也和朱慈烺、郑芝龙、沈廷扬他们仨大力推动军工产业发展有关——手艺高超的铁匠可不是拿银子砸下去就能凭空变出来的!铁工坊开多了,铁匠当然就稀有,不仅拿的钱多,而且许多人还要以身占股。

  而朱慈烺的思路又比较资本主义,不会用给铁匠派徭役的方法拉人开铁工场——硬抓来的铁匠没有严刑峻法是不肯好好干活的,火铳、火炮可不能瞎搞,那是要炸膛的!所以必须要拿赫连勃勃造大夏龙雀刀的办法,用剁脑壳来抓质量!

  但是工场除了质量之外还有成本,还有产量,还有技术传承.......光靠剁脑壳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lw00.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