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6章 吴三桂,平西去_抢救大明朝最新章节更新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796章 吴三桂,平西去

第(2/3)页

是越便宜越好......好东西有,佛山造的就不错,嫌不好还有澳门造,再不济可以进口。

  可问题是没钱啊!

  好的铁器得用上等的“人参铁”加上木炭来冶炼,成本高昂。当时的大明朝根本不可能大量采购,所以善于粗制滥造的天津铁器陈就应运而起了。

  不过在两次天津卫之战中,铁器陈家也彻底破败了,也不敢继续在天津呆着,只好当了“义民”,而陈家大公子,已经中了秀才的陈克潜则投了军,仗着自己懂得不少冶炼锻铸的知识,当了军需官。

  后来他还一度退伍从商,当了皇家商会下面的南京浦铁的总管,也就是在他的主持下,资金充足浦铁开始大量聘用洋匠,引入西洋的冶铁技术——其实他引进的这些技术,包括精炼炉(就是炒钢炉)、水力机械、钻床、鼓风机等等,在中国这边都是有的。但是都比较原始,没有大的需求,谁会去花钱花时间改进?

  现在如果要自行改进,就得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资金补课,不如引进来的实惠......反正这年头也没什么知识产权保护的概念,抄会了就是自己的!

  其实葡萄牙人一样在抄佛山的冶铁技术,还抄了中国这里低成本的硬帆技术。奥斯曼人在打君士坦丁堡的时候,还请了信基督教的匈牙利铸炮大师乌尔班铸造了乌尔班大炮!

  当然了,即便引进了最先进的水力锤、水力钻床等工艺,想要用流水线的办法生产枪管和板甲还是不可能的——因为从欧洲引进的水力锤只是重量大,速度可调节(有变速齿轮和可变速蓄水池),但还是不能替代经验丰富的工匠进行锻打。

  这种水力锤其实就是用来反复锻打熟铁,以提高其质量产量,改变其形状的工具。但是只能敲打出熟铁中厚板,而不能用来敲打薄板,更不能用来敲打经过“苏钢法”加工的钢板——水力锤的力量太大,而且落点不容易掌控,会把比较硬而脆的钢板砸碎的!

  不过有了低成本和高质量的熟铁中厚板和高效率的水力钻床,加工枪管和板甲的效率还是提高了不少。流水线做不到,但是大量生产已经成为可能。

  三大铁厂再加上佛山那边几家中等规模的铁厂,月产洪兴三年式火枪的总数已经可以达到6000支了,再加上一批小厂的产量,开足马力一个月能有12000支质量上乘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lw00.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