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7章 三千年来谁著史?_秦吏最新章节最快更新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947章 三千年来谁著史?

第(3/3)页

。然亦夙夜兢兢,念秦万里山河、二十六世宗庙付托至重。”

  “朕之十八子胡亥,使学以法事数年矣,未尝见过失。慈仁笃厚,轻财重士,辩於心而诎於口,通法敬士,秦之诸子未有及此者,可以为嗣。于三十七年仲春丙寅,授胡亥以册宝,立为太子,以代朕抚军,以重万世之统、以系四海之心。”

  仲春丙寅,夜,帝崩於衡山西陵。

  而少子立为太子,扶柩返朝,徙安陆县一万户,以实骊山陵地。

  先时,黑夫有叛心,闻始皇帝南巡,惧,竟诈死,后闻帝崩,反云梦,袭武昌,纵荆兵为乱……

  孟夏,太子返朝,立为二世皇帝,大赦罪人,李斯为右丞相,冯去疾左丞相,而免中车府令高以为郎中令。

  二世皇帝素仁孝,下诏,增始皇寝庙牺牲及山川百祀之礼。令群臣议尊始皇庙。群臣皆顿首言曰:“古者天子七庙,诸侯五,大夫三,虽万世世不轶毁。今始皇为极庙,四海之内皆献贡职,增牺牲,礼咸备,毋以加。”遂尊始皇庙为帝者祖庙。

  荆人从叛甚众,武信侯毋择死江陵。

  是月,二世皇帝大赦罪人,减租税,曰:“且与天下更始。”使太尉通武侯将兵平戍卒群盗之乱……

  叔孙通看得很快,中间大致略过,反正基本上抨击关东、南郡叛乱和颂扬胡亥“英明神武”的,对比这家伙的所作所为,实在是辣眼睛,他却必须每个字都看,总算瞧到末尾了。

  “元年季冬,二世皇帝杀兄公子高,左丞相去疾,立赵高,使行丞相、御史之事。”

  “未能终其年,而叛军及荆人入关,子婴杀胡亥,将军黑夫入夷其国,杀高……”

  读完之后,叔孙通拍案道:

  “一派胡言。”

  “胡亥若真乃正统继位,贤能仁孝,又岂会被新故秦人一并推翻?”

  随便出去问问咸阳人,胡亥英明仁贤否?他都肯定会吐你一口唾沫。

  面对叔孙通的问罪,老史官倒是仍旧坚持:

  “史有文质,辞有详略,不必改也!“”

  “更何况,吾等在其中,对二世所为,已加了一字褒贬!”

  叔孙通哑然失笑。

  又来了。

  又来了。

  “不是史不可改。”

  “而是汝等所写的‘史’不愿被更改罢?”

  他们坚持的究竟是历史的真相,还是记载者的权威?

  “礼崩乐坏,道德大废,上下失序。夫篡盗之人,列为侯王;诈谲之国,兴立为强。是以转相放效,后生师之。尤其是秦,捐礼让而贵战争,弃仁义而用诈谲,始皇帝亦喜胜功而厌谏言。”

  “这样的国度,又怎可能有真正的晋董狐笔,齐太史简呢?”

  “除非,能恢复周政,崇道德,隆礼仪,陈礼乐弦歌移风之化。”

  既然大家是五十步笑百步,那么现在,作为孔子后学门徒,叔孙通打算好好教教这些秦史官,什么叫微言大义,什么叫春秋笔法!

  昔日胡亥乃尊者。

  现在武忠侯才是尊者!

  为尊者讳。

  所以过去的记载,统统作废了!

  总之一句话。

  “汝等改得,我改不得?”

  当然,明面上可不能这么说。

  叔孙通板起脸,当着众史官的面,将这《秦记》上的记载批驳一通,给它们定了性。

  “用武忠侯的话说,这是不顾事实,篡改真相,犯了大忌!”

  至于是什么大忌,黑夫没细说,叔孙通也不敢问。

  “拿笔来。”

  “取刀来!”

  叔孙通手持刀笔,露出了笑:“我当笔则笔,削则削!”

  ……

  PS:下一章在晚上。
记住手机版网址:m.lw00.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