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8 一篇檄文_奋斗在苏俄TXT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988 一篇檄文

第(2/3)页

明的立场,来切割自己与大清洗之间的关系,这种行为本身,自然会遭到别人的敌视。

      总而言之一句话,贝利亚认为是自己审判了叶若夫,并清洗了内务人民委员部,所以便将自己视为大清洗运动的终结者,认为这是他的一项功绩,整个联盟、整个布尔什维克党都应该为此而感激他。但事实上,即便不是在所有人的眼中,至少也是在大部分人的眼里,他都是大清洗运动的积极参与者,他手上所沾染的鲜血,并不比叶若夫少多少。

      更进一步的说,整个内务人民委员部在大部分人的眼里,都是一个刽子手集中营,之所以会有这种印象,是因为在大清洗运动中,内务人民委员部所扮演的角色,的确是非常的不光彩,至于另一个原因,则是......怎么说呢,当每个人都有罪的时候,那么就是大家都需要一个替罪羊的时候了,将内务人民委员部当做那个替罪羊,将它设想成那个无恶不作的终极大魔王,其他同样参与了罪行的人,才能在最大限度上摆脱自己内心的罪恶感,甚至是将自己想象成为好人。

      现在,贝利亚想要自己做好人,试想,那些需要他,需要内务人民委员部来做恶人的人们,怎么可能答应?

      更何况,贝利亚搞什么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动机不纯,他想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得更大的权柄,在一部分人的心目中,这很可能意味着另一场大清洗正在酝酿中,为此,他受到大多数人的反对也就毫不意外了。

      至于赫鲁晓夫,人家的情况与贝利亚是截然不同的。尽管前者在大清洗运动中,同样是双手沾满了鲜血,尤其是在推动乌克兰农业集体化的过程中,这位当时坚定支持着斯大林同志,支持着斯大林主义的乌克兰第一书记,可是没少将人送上刑场,至于那些被流放到西伯利亚的人,就更是数不胜数了。

      不过话说回来,人家不管做了什么,都始终不是内务人民委员部成员,而是标准的党务工作者,这一点与贝利亚截然不同。

      最重要的是,赫鲁晓夫所选取的角度不同,人家没有提大清洗的黑历史,也没有谈论什么社会主义法制建设问题,更不会从任何方面触动既得利益团体的利益,与此相反,他选择的角度,是批判斯大林同志的个人崇拜问题,而实事求是的讲,对斯大林同志的个人崇拜,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布尔什维克党内的民主性,限制住了党内的民主领导原则。

      自从大清洗结束之后,斯大林同志在党内的核心领导层中,完全就是一家独大的局面,说他是在搞党内独裁,搞家长式作风都是毫不过分的,所谓的民主表决、民主集中,完全成了摆设,他说什么就是什么。在这种情况下,会不会有人对他心存不满?这个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且不说别的,就连维克托自己都对斯大林同志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lw00.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