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1 克里米亚汗国军队_穿越之掉崇祯面前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791 克里米亚汗国军队

第(2/3)页

选定巴格达这个地方,要和奥斯曼帝国进行决战的原因之一。

  巴格达所在,都归属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北部的地势略高,多丘陵起伏;而南部,地低多湖沼。

  另外,巴格达在7、8月份,平均白天气温达到41-43℃,中午甚至可以达到50℃;而冬季平均气温13℃,最低气温可达0℃。

  虽然小冰河时期影响全球,气温都会有所偏低。但是,再低也低不了多少。

  由此,奥斯曼帝国大军开拔到巴格达的时候,是崇祯二十七年,也就是1654年的深秋。

  克里米亚汗国的骑兵,是奥斯曼帝国大军的前锋。一共四万,浩浩荡荡地出现在巴格达这边,丝毫不遮掩。近乎横冲直撞地冲向巴格达,没有丝毫顾忌。

  散布在外面的大明夜不收,被迫全面退回巴格达。

  克里米亚汗国骑兵全面散开,警戒屏蔽巴格达方圆百里。其主力军队,却是停留在巴格达城外。

  领军前来的是克里米亚汗国大汗穆罕默德.格莱四世,在他众多手下簇拥下,意气风发地眺望着远处的巴格达。

  这时候的克里米亚汗国,虽然已经过了鼎盛时期,甚至都被奥斯曼帝国打得服帖,成为了奥斯曼帝国的藩属国,但不可否认,克里米亚汗国的实力,依旧还是很强的。

  一直以来,克里米亚骑兵,就不断地出兵劫掠沙俄,甚至还曾经攻陷过莫斯科。在沙俄和波兰打仗的时候,也不时趁机去沙俄境内掠夺,搞得沙俄苦不堪言。

  最终,沙俄从1635年开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和克里米亚汗国的交界的地方开始修筑克里米亚长城。

  这个克里米亚长城,当然和华夏大地上的长城不一样,不是修建在山顶上的。只是对中世纪先辈留下的许多简易工事进行扩建或加固。基于17世纪的军事工程学理念,将许多段落改造出近代化棱堡结构。

  一共分为三层,并且是军民结合的村寨模式。最后一层,才是沙俄的正规军队。理念是用底层百姓、杂牌军先消耗克里米亚汗国的鞑靼人,最后才由正规军去消灭剩下的鞑靼人。

  如果按照原本历史发展的话,这个克里米亚长城会在十七世纪末修建完毕,效果也不错。

  克里米亚鞑靼人的大规模劫掠被基本遏制,极大的减轻俄军的南翼防御压力,更让肥沃的南俄大草原也免受战火袭扰。

  随后成千上万的俄国农民将来到当地拓殖,把这片黑色沃土开发成了欧洲的最大粮仓,也成为沙俄能继续征战四方的物质保障。

  此时,在这个1654年,这个克里米亚长城已经初步显现出了效果,让克里米亚鞑靼人的劫掠行动受到了遏制。也是如此,当穆罕默德.格莱四世收到奥斯曼帝国的旨意要求出兵时,就亲自领军前来,也是想要看看,在这边能不能有什么机会。

  比如说,克里米亚汗国表现出色,然后宗主国就会分割一部分波斯领土作为奖赏!就算没有,目前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lw00.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