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一章 德国对中国的拉拢_1889远东枭雄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六一章 德国对中国的拉拢

第(2/3)页

将俄国从第一敌对国的位置上放了下来,并签订了协议。

  再加上法俄和英法关系,德国陷入到了战略包围中,如果战争开始,这三个国家依然站在一起,德国将不得不面对最不利的战争局面,两线作战。

  兴登堡直接指出,英国不断靠近法俄同盟会让德国的战争变得毫无意义,因为“德国在两线作战中受到的损失永远比获得的要多,除非我们能够让整个东北亚站在我们一边。”

  兴登堡的话得到了绝大部分德国高层的支持,让中俄相互牵制,德国实际上受到的压力就会小很多,甚至可能彻底解决东部方向的压力。

  在这种近乎统一的论调下,德皇决定要加大对中国的拉拢力度,争取让中国与德国签订同盟协约,抵消英俄协定对德国的不利影响。

  但是出于对中国谨慎结盟的担忧,德国也做了一个后备计划,就是如果与中国无法结盟也一定要保证中国对德国持友好中立的态度。

  在1907年的一次会议上,总参谋长施里芬很直截了当的说道

  “与中国加强合作关系着德国是否能够与英法俄三国的战争中取得上风,相比起三国,德意志帝国的盟友对德国的支持很有限,

  而在资源上面,帝国也无法与三国相比,现在可以预见的是,一旦爆发战争德国的海上交通线会在第一时间被掐断,

  如果不能有一个盟友或者一直对德持友好中立的国家,我们最终会因为耗尽资源而崩溃,德国现在缺乏的东西很多,尤其是粮食。”

  施里芬提出了最关键的问题,相比起英法俄三国,德国虽然是欧洲人口大国但在粮食产量上依旧有很大问题,因为战争开始后军队肯定是要扩编的。

  这一定会影响到粮食的产量,而英法有着广袤的殖民地,他们在这一方面的麻烦会小很多,而德国唯一能够避免粮食危机的办法就是与一个产粮大国构筑起友好的关系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lw00.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